資料圖:巴黎時裝周的秀場
2016秋冬四大時裝周如火如荼的進行,與以往不同的是,時尚行業(yè)在這一次時裝周對未來季節(jié)性、現買現穿和時裝秀同步直接銷售的爭論尤其激烈,時裝周模式是否解崩的權杖交給了時尚首都巴黎,巴黎上周給出了堅決的答案那就是不走消費者主導的時裝周道路。
作為時裝周時尚系統(tǒng)的重要一環(huán),近日有個問題也引起了關注,那就是還有讀者用戶會在乎所謂權威媒體的秀場評論嗎 ?也就是說,時尚媒體的專業(yè)秀場評論還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嗎?秀場評論真的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直接了當的說,現在所謂權威媒體的秀評已經非常雷同了,你根本看不出什么好的內容,也很少時尚媒體敢說真話。按照毒舌時尚評論員Suzy Menkes的說法:現在已沒人讀這些秀評,也沒幾個人能寫好。
時裝周已淪為娛樂化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整個時尚行業(yè)都在困惑,包括設計師們和關注著他們的時尚媒體記者們。當品牌崇尚奢侈,把他們自身從時尚里剝離,試圖創(chuàng)造永恒但又變幻莫測,滿足所有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需求,這一切的催化劑便是娛樂化。
去年Alber Elbaz完成自己的Lanvin謝幕大秀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感嘆當今的時尚節(jié)奏以及人們對數碼科技的依賴,他遺憾的表示:“我們會變成一個娛樂行業(yè)嗎?”
時裝周上,品牌和設計師是核心,但現在娛樂明星才是整個時裝秀的關鍵。據一份最新數據,在2016秋冬紐約時裝周期間,社交媒體Instagram總互動量排名前10的照片中,8張由明星分享,最受歡迎的Instagram圖片由卡戴珊發(fā)布,她對紐約時裝周官方App的宣傳收獲了將近80萬的互動,相比大牌設計師發(fā)布秀場的可憐粉絲數和點贊數,與其說時裝周是設計師的戰(zhàn)場,還不如說是娛樂明星一年二度影響力的爭奪地盤。
新媒體時代,一切影響力都是以流量為導向。這種競爭導致時尚媒體更加不重視時裝周秀評的內容。對國內時尚媒體而言,娛樂明星,八卦和毒舌才能帶來閱讀流量,真正的關注時裝設計寥寥無幾。有業(yè)界人士表示,近年來,參加四大時裝周的中國娛樂明星和網絡紅人的數量或許已趕超國內時尚媒體記者。
隨便翻出時尚媒體的微信公眾號標題,就是一些“大寫的美”,“美出新高度”,“美破天際“,“想全都買回家”之類的沒有專業(yè)分析和判斷的字眼,內容都是一邊倒的稱贊,再丑的衣服也都是在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眼球和流量。
前美國《VOGUE》創(chuàng)意總監(jiān)Grace Coddington 在她的首本回憶錄《Grace: A Memoir》訪談中曾表示,過去的時裝秀都十分有趣、令人振奮,現在卻有太多不相關的人參與,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穿著打扮,根本不在乎T臺上的衣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秀場評論已不能給媒體帶來流量和影響力,長此下去,已陷入時尚系統(tǒng)的死循環(huán)。
時尚消費者不再需要教條
時裝周期間,社交媒體徹底顛覆了消費者與他們喜愛品牌間的互動方式,讓粉絲得以觀看秀場和幕后花絮,而這在以往是僅向VIP開放。在2016年紐約秋冬時裝周期間,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分享圖片超過42.7萬張,產生超過1.13億互動,包括社交達人、時尚博主和模特,甚至品牌自身也參與了這場盛宴。
今年的秋冬時裝秀也許是社交媒體改變設計師做法最顯著的一次。大量設計師都選擇在今年打破現狀,利用社會熱點和時裝秀的刺激點在Instagram上造成轟動,以推廣他們2016年春季產品線,而非即將到來的秋冬款。
娛樂明星Kanye West和 Rihanna 更親自辦秀,雖然創(chuàng)意和設計本身差強人意,但并不影響粉絲消費的欲望,盡管時尚媒體的秀評對他們的設計不怎么感冒,但她設計的產品依然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根據Twitter數據顯示,Rihanna與Puma合作系列FENTY Puma by Rihanna使得她成為紐約時裝周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這進一步證明了,無論其他品牌如何公關推廣,依然不能勝過Rihanna的海量的粉絲和明星號召力。
可以看得出,媒體秀評的作用微乎其微了。品牌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將最新鮮的資訊第一時間分享給粉絲,時裝周期間的秀場內容也會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粉絲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惡進行第一時間評價和判斷,那么誰還會看時尚媒體所謂專業(yè)的秀評呢?
對比過去,現在時尚話語權歸屬權威媒體的時代已解崩,時尚消費者不再需要教條。現在是人人都可以看直播,使用社交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能看到秀場清楚的時裝,大家都會用手機找到自己喜歡的時裝做出評價,根本不再理會時裝編輯的秀評。
商業(yè)利益讓秀評失去權威
寫秀場評論時,時裝編輯們比用戶還要難受的是,她明明覺得秀場的衣服非常難看,但還要使足勁美化包裝。因為,你很難想象一個像《VOGUE》 這樣的時尚媒體會犧牲商業(yè)利益去質疑一場合作品牌的設計理念,或直接批評品牌的設計服裝失去吸引力。
據一份抽樣數據統(tǒng)計,在2015年四大時裝周國內時尚媒體使用"美Cry"字眼標題多達110次,為了獲得最大的閱讀量,為了搶得發(fā)布速度,公關稿和海量堆積圖片是國內時尚媒體報道時裝周的主要形式,秀評的文字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這也是一種時尚媒體赤裸裸為了KPI的競爭。
對于時尚媒體而言,品牌即是金主。在時尚媒體行業(yè)陷入低迷的時期,得罪了品牌,媒體就更加難做下去,這已不是時尚圈什么秘密。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在現在資訊公開和信息對稱的時代,消費者將不再信任媒體,這也是近年為什么國內時尚類個人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異軍突起的原因。
每一季的時裝周都會在媒體們的集體贊美中結束,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時裝周模式的改變,時裝周秀評內容將成為非主流,對時尚消費者而言,她們要的是追隨明星穿什么。
這正像設計師Tom Ford 所說的:“消費者才不要看編輯寫的秀評或者出版的雜志,F在,他們關心的是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裸體的 Rihanna 穿的是什么鞋子。”(文/Cindy Xu )